建筑外墙保温形式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混合保温、自保温。下面分别对几种外墙保温技术进行简单介绍,比较各体系的优缺点。
一、内保温技术
外墙内保温技术是指,在外墙内表面使用预制保温材料粘贴、拼接、抹面或直接做保温砂浆层,以达到保温目的。[1]
【优点】内保温在技术上较为简单、施工方便(无需搭建脚手架),对建筑物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具有施工进度快、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工程中也常被采用。
【缺点】结构热桥的存在容易导致局部结露,从而造成墙面发霉、开裂。同时,由于外墙未做外保温,受到昼夜室外温差变化幅度较大的影响,热胀冷缩现象特别明显,在这种反复变化的应力作用下,内保温体系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极易发生空鼓和开裂。
图:外墙内保温容易导致结露发霉
二、外保温技术
外墙外保温是指,在外墙外表面进行保温的技术,通常由由保温层、保护层和固定材料(胶粘剂、锚固件等)构成,因其可以减轻热桥的影响,同时保护外墙不受过大的温度变形应力,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保温做法,也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保温做法。[1]
【优点】
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1)适用范围广
外保温技术既可用于新建工程,又可用于旧房改造。在基本不影响室内活动和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就能组织施工,不需要临时搬迁。
2)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
采用外保温技术,由于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缓冲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避免了外界恶劣气候条件对结构的破坏,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围护结构的侵蚀,使墙体产生裂缝、变形和破损的可能性减少,建筑物寿命延长。
3)可以有效消除热桥的影响
对内保温而言,在内外墙交界处、构造柱、框架梁、门窗洞口等部位,容易形成热桥;外保温既可以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又可以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
4)有效避免墙体潮湿,进一步改善保温性能
采用外保温时,由于蒸汽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的内侧,一般不会发生冷凝现象,故无需设置隔汽层。通过提高结构层整个墙身的温度以及干燥程度,进一步改善墙体的保温性能。
5)有利于保持室温稳定
外保温墙体由于蓄热能力较大的结构层在保温层内侧,当室内受到不稳定热作用时,墙体结构层能够吸收或释放热量,有利于保持室温稳定。
【缺点】
1)对保温系统要求严格
由于外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直接承受来自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外保温体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流程工序繁多,要求严格,在温差5℃以下、五级风以上及雨天不能施工,且要求有素质较好的施工队伍和技术支持。[2]
3)造价高
外保温系统材料要求具有相容性匹配性的专用配套产品如界面剂、保温材料、玻纤网或热镀锌钢丝网、抗裂砂浆、耐水腻子等性能要求高的达标产品。
图:外保温要求严格——某建筑外保温被大风吹毁
三、内外混合保温技术
内外混合保温是指,在外保温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外保温操作不便的部位采用内保温(注意:混合保温技术的内、外保温是互补关系,而不是叠加关系)。[1]
内外混合保温从施工操作上看,能够有效提高施工速度,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热桥部分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使建筑物处于保温中。然而,外保温作法使墙体主要受室温影响,产生的温差变形较小;内保温作法使墙体主要受室外温度影响,因而产生的温差变形也就较大。
采用内外保温结合的混合保温方式,容易使外墙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速度和尺寸的变形,使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状态,经年温差必将引起结构变形、产生裂缝,从而缩短建筑物的寿命。因此,内外混合保温作法是不合理的,很少被采用。
四、自保温技术
外墙自保温是指,墙体自身的材料具有节能阻热的功能,通过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墙体厚度的调整即可达到节能保温的目的,常见的自保温材料有:蒸汽加压混凝土、页岩烧结空心砌块、陶粒自保温砌块、泡沫混凝土砌块、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等。[3]
【优点】
外墙自保温体系的优点是将围护结构和保温隔热功能结合,无需附加其他保温隔热材料,能满足建筑的节能标准,同时外墙自保温体系的构造简单、技术成熟、省工省料,与外墙其他保温系统相比,无论从价格还是技术复杂程度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维护成本费用更低。
图:自保温砌块
【缺点】
虽然外墙自保温体系具有许多优势,但就像其它的新兴技术一样,在其广泛应用之前都会存在一些细节问题,诸如自保温体系的设计标准、施工规程以及新型的自保温材料的开发和性能改进。
参考资料:
[1] 席宇鹏,任红侠. 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建筑技术,2006,10:731-732.
[2] 王悦. 浅谈建筑外保温的优缺点[J]. 建筑设计管理,2008,06:61-62.
[3] 王海军,刘琳,巴特尔. 建筑外墙自保温体系应用分析[J]. 硅酸盐通报,2016,01:179-184+191.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