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4点不足

建筑节能1.0时代,主要经历了30%、50%、65%三个阶段,目前一些省市还提出了75%的目标。2.0时代则主要围绕绿色建筑、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

建筑节能1.0时代历经30年,取得了许多成绩,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了系列的建筑节能标准,并使建筑节能变得家喻户晓,成为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同时,社会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但建筑节能工作仍存在一些误区。[1]

一、只讲计算节能率不讲实际节能量

建筑节能率50%、65%、75%是指,设计时采取必要的节能措施,使能耗计算值比20世纪80年代条件下的能耗计算值低50%,65%,75%。但是,相对80年代能耗而言,现在实际能耗肯定是大幅度增加的。在未来,建筑节能工作不仅要有计算节能率指标,还要重视实际节能量的控制。

二、以降低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作为建筑节能的目标

很多报告、讲话、文件都在夸大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最极端的甚至认为这一比例达40%左右。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建筑能耗比例实际只有22.4%。

建筑能耗比例是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志,可以把经济发展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和后工业化3个阶段:1)前工业化阶段,没有制造业,能耗总量不高,建筑能耗比例高;2)工业化阶段,工业能耗占比最大,建筑能耗比例小;3)在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基础是服务业,建筑能耗比例升高。

世界6大城市各领域能耗比例

图:世界6大城市各领域能耗比例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的转型期,建筑能耗比例的增加是经济规律,也是必然的趋势。建筑节能是控制总量,不是控制比例。

三、只讲设计不讲运行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完善的程序和方法论。设计只需要对照标准,按标准的做法选符合标准的设备材料,就可以满足节能要求。

设计值要变成实际节能量,必须靠运行来实现,但是,目前运行是我国建筑节能中的薄弱环节,常见问题有:

1)缺少贯穿设计和运行全过程的建筑节能调适(commissioning)环节;
2)运行管理缺乏具备可操作性的标准和导则;
3)运行环节不受重视,很少对运行管理人员有激励措施;
4)人才缺失,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到运行管理岗位上就业。

四、只讲技术不讲效果

以绿色建筑为例,在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多数开发商“为了绿色而绿色”,采取“踩底线、凑分数”的策略,建造了堆砌各种节能技术的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但是这些绿色建筑并不比普通建筑节能,因为某些先进节能技术在建成以后便弃置不用,甚至有些不适宜的节能技术还会令用户在实际使用时反而要多掏腰包。

参考资料:
[1] 龙惟定. 对建筑节能2.0的思考[J]. 暖通空调,2016,08:1-12.